以下這四本書是我每次遇到教養問題,就會把筆記拿出來翻閱的選擇,每本書都在不同教養的面相給了我不同的啟發。
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,我們也會面臨不同的教養挑戰:幼兒時期的情緒管理、青少年時期的叛逆探索,還有成年後的獨立與連結;而無論是在哪個階段,持續提醒自己一些核心原則,包含看待孩子的角度、如何尊重我們生命中重要的同行夥伴,或許就能在困難中找到方向,並以更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。
1. 教養逆思維
《教養逆思維》對我來說是一本從心理學角度出發的教養聖經,在教養上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可以在書中獲得解答。本書針對家庭中常見的教養挑戰,如權威角色的誤用、接納孩子的情緒,提出了務實的建議,而很多想法是我在其他教養書上很少看到的,這些不同想法的邏輯卻非常一致。
書裡也重複提及父母如何用一致且溫暖的方式看待孩子的行為,避免使用懲罰或控制的手段解決問題,而是要向孩子傳遞「你是個好孩子,只是陷入一些困境……我在這裡,陪在你身邊」的資訊。透過這本書,家長能更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,並以積極的方式協助孩子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點按以下網址是之前在IG貼文整理的「了解父母的職責」
當你做出一個自己相信的決定,但知道會讓孩子不高興,你可以對孩子說:「親愛的,這兩件事都是真的。第一,我決定你不能看那部電影;第二,你不高興,而且對我感到不滿。我聽到了,也能理解它,你有權生氣。」你不必在堅持決定和表達關愛之間做選擇。做你認為正確的事,同時承認孩子的真實感受,不需要權衡,兩者可以兼顧。
修復可以在吵架後的十分鐘、十天或十年後發生,永遠不要懷疑修復的力量,每次你回到孩子身邊,都是提供他重塑連結、重新編寫故事結局的契機,讓它得以連接和理解,而不是以孤獨和恐懼告終。這限制了孩子的自責傾向,為他與你之間建立更堅實的關係,同時也為他日後建立更健康的成年關係打下穩固基礎。因為,正如我們所知道的,健全的關係之所以健全,不是因為缺乏衝突,而是因為其中的關係人擁有在爭執後重新連接,並在被誤解後再次感受到理解的能力。
2. 覺醒父母
《覺醒父母》是一本從親子角度出發的靈性成長書籍,探討父母與孩子如何在相互影響中成長。書裡強調孩子的行為是父母內在情緒的反射,提醒家長在教養過程中要保持覺察,並學會從孩子的角度重新理解世界,而不是任由過去的經驗影響到現在的親子關係。
另外,書中也提到,父母的每個行為都是一體兩面,每一個舉動,都可能讓孩子感受到愛與安全,也可能會造成壓力與傷害。因此,覺察自己的內心狀態,並選擇以支持性方式回應孩子,是通往真實連結的重要步驟。
如果希望能與孩子建立深層連結、並在教養中自我成長,這本書是完美的閱讀選擇。我也特別喜歡其中的一個章節:「你的內在小孩,需要你的孩子來幫他長大」。
你要問問自己:「我真的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個怎樣的人嗎?我是否能在內心闢建出一個空間,好讓我每天都能以全新的眼光來認識孩子?」為此,你跟孩子在一起時就必須靜下心來,排除各種令人分心的事物,帶著好奇心和愉悅的態度去理解他們。
我們如果想要以孩子需要的方式做出回應,而非在回應時反映自己過去所受到的制約,就必須徹底臣服於信任的智慧:接受孩子如其本然的樣子,以及他們將成為的樣子,並且明白他們在教養過程中將會教會我們認識自己。
我們這些感受不是由孩子引起,他們只是喚醒了源自於我們童年那些懸而未決的情緒問題。在此刻這段親子關係裡頭,有什麼其實是我自己的,不應該由孩子來承受?
3.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
《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》是一本以神經科學為基礎的教養指南,告訴我們如何教導孩子如何認識和管理情緒。書中強調,人在25歲以前,大腦尚未完全發展,因此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要扮演關鍵角色,幫助孩子培養情緒調節能力。
這本書提供了很多建議,包含如何陪伴孩子面對艱難的事件、如何引導他們表達情緒,以及如何透過日常互動培養自信和自我接納。作者也提醒父母,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,是協助孩子學會自我調節的基礎。
總結來說,這是一本希望增進情緒素養的必讀之書。
通過聆聽與關注、經歷分享,認清孩子的情緒狀態,幫助他們把左右腦結合起來,用左腦的邏輯平衡右腦的強烈情感。如此一來,孩子會同時正視自己的邏輯和情緒,將兩者平衡得很好,便能夠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。
有時候父母會希望孩子將經歷過的痛苦經驗「忘掉」,但孩子真正需要的,是父母教會他們以健康的方式整合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,這樣我們才能反思它們對我們生活的影響,將痛苦的經驗轉化為力量與自我理解的泉源。
自我與他人的整合的意思是,我們不僅發展我們與他人的連結,更尊重和珍視我們與他人之間的區別。
4. 正向聚焦
《正向聚焦》深入探討如何以正向心態看待孩子行為,且強調應避免使用空泛的讚美,而是要透過具體的支持來引導孩子的成長。書中提出了〈兩大脈絡×五大層次×三項佐證〉的正向聚焦架構,幫助父母擁有「一雙美麗的眼睛」,以發現生活周遭的美好。
書中也強調,孩子的情感和行為反應都需要被父母正向解讀與引導,書裡針對如何設立界限、如何進行有意義的對話,以及如何讓孩子在錯誤中學習,都有提供具體的建議。透過這些方法,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內在動機,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與自我認同。
點按下方網址是之前在IG貼文整理的〈兩大脈絡×五大層次×三項佐證〉
孩子在犯錯當下,常常已經付出代價,足以讓他學會教訓;很多時候,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對,但仍選擇去做。這時大人要做的,不該是去責備或否定孩子的選擇,而是試圖理解他遇到什麼困境。
我願意努力帶著正向的眼光去看待事物,同時也允許自己可以做不到;雖然有時變的負面聚焦,同時我也看到自己一直很努力,願意讓自己的眼光變得正向。
結語
這些書給予我最大的啟發,在於教養不只是改變孩子,而是讓我們也從中獲得成長。當我們願意「用他人的眼睛看、用他人的耳朵聽、用他人的心感受」,不只是在能提供他人合適的陪伴,也在重新塑造自己。
探索更多來自 木木哩賀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